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求职面试 > 求职安全注意事项

站内搜索

手机扫二维码资讯频道

阿果石油英才网资讯频道

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求职面试

求职安全注意事项

作者:更新日期:2013-11-15 14:14:13来源:《经济晚报》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6【我要打印】
文章概况:求职安全注意事项


       近期,一些报刊相继报道了大学实习生受骗上当的事件,在此,我们提醒大家:

1.信息的安全

应该尽量通过正规途径(如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征;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或没听说过的小公司,应征前先打电话求证是否有此公司。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联系在那个公司工作的师长询问相关情况以确保信息安全。

2.求职面谈要注意安全

切记清楚告诉家人或亲友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并注明用途而不应给原件;求职面谈时,最好有友人相伴,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

3.平时工作时的安全

上班时,衣着、态度、言行均应谨慎;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仅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如需缴交大笔金钱或保证金者,应慎防。

4.加强个人信息保密

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至于固定电话,可以提供院系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应拨打114进行核实,或者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商量(曾发生过陌生人以各种理由骗同学关机一段时间,然后向家长或学校骗取钱财的事件);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不要采取“天女散花”的求职方式,对自己不信任的、不规范的公司不要随便递简历。警惕以应届毕业生为目标的职介诈骗犯罪。

招工诈骗案件的主要诈骗伎俩

1.“招工广告”招聘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在报刊等新闻媒体刊登招工信息,或在路边张贴招工广告等方式,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骗得信任,继而以付体检费、培训费、住房押金为名要求其汇款。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伪造证件在银行开户,现金到账后立即转走。

2.“双簧”招聘诈骗。指的是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受害人上岗或中途辞退。

3.“捉迷藏”招聘诈骗。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待遇丰厚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传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4.“流窜”招聘诈骗。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5.“网络”招聘诈骗。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6.“找关系”招聘诈骗。即骗子谎称与某某单位领导或某某局局长是亲戚或朋友,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以此为借口骗走求职者的财物。


本文关键词:求职安全注意事项 

阿果石油英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阿果石油英才网 http://www.cnpcjob.com

编辑:编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