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 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站内搜索

手机扫二维码资讯频道

阿果石油英才网资讯频道

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更新日期:2012-12-21 11:25:57来源: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310【我要打印】
文章概况: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阿果石油英才网转载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1.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尽管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平均水平的3%一4%而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更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根据“五普”数据资料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资料分析:2000年我国2564岁人I1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7年,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国民整体教育水平,与1999年美国和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275年和1255年相比,整整低了近5年,与后发型国家韩国1148年相比也要低3年多。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VI所占比例较高,如美国和韩国,2564岁人VI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者比例分别占87%和66%,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别占35%和23%。相比之下,中国200025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比例占18%,受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2%,其中受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者比例高达42%;每100个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人数不足5人。受各种教育水平人口分布的上述差异,是导致中国人力资源质量偏低的原因所在。

2.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失衡。我国就业结构的总体水平与现代化的就业结构相差甚远,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同增加值一样偏低,属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的就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20多个百分点,至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500223277,无论是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偏高,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又相对偏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般达到60%至75%。1997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韩国为113158,新加坡为0330770,日本为53362,美国32473;巴西、埃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543%、441%、398%、346%,也明显高于中国。与人均GDP还低于中国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农业国家相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也明显偏高。

3.中高等文化人口比重低是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瓶颈”。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存在量大质低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受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偏低。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比例仅占1896%,其中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人口比例占1436%。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中大多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999OECD国家256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者平均比例为69%,其中具有高中教育水平的比例达到45%,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具有高中教育水平的比例高达50%左右,差距十分巨大。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职业教育招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职业教育规模的回落与普通高中规模的快速增长此消彼长。至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6%。从地域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初中毕业升学率分别为567%、473%和557%,中部地区一些人口大省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仍在45%左右徘徊,已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5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将直接参与就业或在家待业,长此以往,将积聚下大批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对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不利影响。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近20年来,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比例由09%提升至46%,比例增长了4倍多,而15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和中专受教育水平的比例由100%提升至144%,仅增长了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我们认为,高中教育水平人口比例增长缓慢是导致中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偏低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高中教育水平人口比例偏低已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一个“瓶颈”。

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适应现代产业、行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年我国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19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是第三产业各行业中人员教育水平较高的行业。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以具有高中和大专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主体,其比例占34左右,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139%,而具有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仅占108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每100名从业人员中仍不足1人。2000年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75年,接近于高中毕业受教育水平,房地产从业人员以具有初中和高中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主体,其比例占23左右,仅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占69%,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2689%,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比例占744%。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比例占2198%,具有初中和高中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超过70%。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46年,接近于高中毕业受教育水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结构层次相对偏低,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基本在910年之间,基本以具有初中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主体,这三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具有初中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均占到50%左右,而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人员比例偏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仅占685%,小学和初中受教育水平人员比例达到了65%左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仅占517%,具有初中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接近50%;社会服务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仅占870%,而小学和初中受教育水平人员比例超过了60%。5.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年我国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224年,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各占13左右,从与日本管理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比较看,人均受教育年限落后1年多,同时高层次管理人员比例差距较大,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中国仅为114%,而日本则占403%,差距将近3倍。这样的管理者队伍素质,与中国迈入经济全球化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时代要求差距甚远。200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05年,刚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其中不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接近60%;且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还不到1%。与日本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相比较,日本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4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已超过34,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比例接近50%。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日本少了14年左右,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135%。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无法满足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也不利于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办事人员及相关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2年、15年,但不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却占677%。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及相关人员这三支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队伍中,具有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仍分别占有2%~7%,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仅占30%~0%,这与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很不适应。2000年我国商业服务人员和产业工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925年和908年,与199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96年和050年,是六大类职业人员平均教育年限提高幅度相对较慢的两支队伍。商业服务人员和产业工人仍以具有初中教育水平人员为主体,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重在2-4%左右。这样的人员队伍素质,将难以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不断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6.城乡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差异过大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2000年,农村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比城市1020年低287年,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各种文化层次分布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明显相对偏低,而具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又相对过高。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占4762%,文盲人口占874%,分别比城市高出31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而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只有846%,比城市整整低了3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人VI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尚不足1个百分点,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中具有各种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的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的比值情况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为2091;其中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EI比为55131;高中受教育水平的人I1比为431;初中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为0911011;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为0370551。可见,我国城乡之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尤其体现在具有中、高层次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上。目前,我国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基本上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尚处于普及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7.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异集中体现在高层次人才比例的差距上。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劳动力具有各种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重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地区相对差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间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差距有所缩小。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对差异系数比较低,仅为171%。从2000年各地区劳动力具有各种受教育水平比重相对差异系数看,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差异仍十分明显,其差距集中体现在两头,成人文盲率、本科比重和研究生比重相对差异系数相对较大。研究生的相对差距最大,高达212%,本科及以上的相对差距也高达105%。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地区间相对差距呈现相应扩大的趋势。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阿果石油英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阿果石油英才网 http://www.cnpcjob.com

编辑:xiongf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