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13-11-29 11:43:36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本报记者 云艳芳
人到中年,身体健康状况开始下滑,可由于这部分人群在单位一般都担当“主力军”的重任,而且家庭中也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时期,在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大部分职场中年人尽管意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却难以抽身。
记者从一项社会调查中获悉,生理状态在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而其中脑力劳动者如高级知识分子、企业主管人员、白领等,具有亚健康状态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而且以女性为主。缺乏锻炼似乎是重度亚健康人群的普遍现象。调查还发现,92%的人很少锻炼。
在采访中,一些中年女性告诉记者,她们看着自己越来越笨拙臃肿的身体,感觉十分焦虑,不光是为身材变形,主要是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也一天天在下滑,爬上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体检时也是出现了脂肪肝、高血脂、骨密度低等各种小毛病,想锻炼身体可是却又抽不出时间。40岁的康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我市某机关任办公室主任,单位大小事都得操心,在单位没有一刻空闲时间。下班后还得接孩子、做饭、辅导作业,每天忙完就晚上10点多了。到周末了,家里一大堆衣服需要洗,又得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上超市采购一周的生活所需,还得抽时间去看望老人,她和丈夫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去健身。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的张先生也抱怨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年初办了一张健身卡想去锻炼身体,可直到现在也只去了寥寥几次,每天白天泡在客户办公室,晚上陪客户泡在酒桌上,每天回家几乎都是深夜了,甚至连个休息日都没有,根本无暇锻炼身体。
很多中年职场人说,家中尽管买了跳绳、羽毛球拍、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但这些器械的利用率都非常低,有的基本都没怎么用过,说到底就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总是抽不出锻炼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工作忙抽不出时间锻炼身体外,现如今健身会所的消费方式不灵活、价格偏高也让一些职场人难以实现锻炼身体的心愿。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健身会所了解到,他们一般都以办年卡为营销方式,基本不接待单次消费的客人。即使可以单次消费,价格也与办年卡相差极大,这使得不少人为了能享受到优惠价格只好办了年卡,可办卡后往往抽不出时间经常来健身,不少人办卡后到有效期结束都没用几次,原本为了省钱却反而更浪费。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人表示,希望健身会所的消费方式更灵活一些,比如取消健身卡的有效期、允许多个人使用同一张卡、调低单次健身价格等,这样才能方便更多人走进健身房。
而一些健身房的经营者则认为,开办健身房投入成本很高,若是不以办年卡的形式来经营,单靠零散消费成本回收太慢,很难维持正常运营,但近几年也有了一些改进,例如办理家庭卡,全家人都可以使用同一张卡,有的还像银行卡一样开办副卡,而且价格也在逐年走低,趋于平民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民间自发成立了很多健身群,例如户外爬山群,羽毛球、乒乓球群等等,人们通过网络进行联络组织各种健身活动,不光锻炼了身体还能结交各行各业的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而且所需费用很少。一位网名为“轻舞飞扬”的户外群群主告诉记者,他去年成立的群,在网上发出公告,先是拉一些认识的朋友入群,渐渐地入群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近300多个群友,他们群几乎每周都有20多个人结伴去我市周边进行爬山徒步走等运动,自带干粮,平摊汽油费,每次有50元足矣,能与大自然亲近,又玩得十分开心,即使到了冬天下雪时也不间断。
另一个羽毛球群的群友经常去芳汀花园打球,他说每次群主都会根据参加人数先预定场地,到时把场地费按人头平摊,这样锻炼近3个小时才需要十几元钱,还不愁没人陪练,既省钱又热闹。
记者经过走访了解到,由于形式灵活、花费较少,如今,这种群体健身方式已越来越被职场人所推崇,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结交朋友的一种新途径。
职场人期待健身会所消费方式更灵活
健身群出现方便更多人参与健身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阿果石油英才网 http://www.cnpcj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