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11-12-06 10:50:56来源:
刚刚踏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公司的新人们大多都会怀揣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不知道新的工作将会有着怎样的困难和问题,不知道新的单位是否会让身为新人的自己遭遇到何种尴尬与疑虑。
收入待遇:“缺一只角”?
通常来说,应届生新人遭遇的薪水折扣问题最为突出。陈某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服装公司:“原本说好是2000元的工资,可前六个月,我的薪水都被打了八折,公司说因为我是应届生,就得先按这个规定计算工资,等半年后再恢复到基本水平。”虽然小陈如今在这个公司的收入早就翻了一番,可对于当初的遭遇,他至今还没想通。
郭辉和小陈不同,他是在工作了两年后跳槽到一家物业公司的,可他也遇到了类似的尴尬——基本工资虽然没少发,但奖金却总是拿不到,此外,老员工的一些补贴他也没份儿。“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经理说因为我是公司的新人,就是这样的待遇。”
但也有一些企业并不那么“计较”——为了让应届生新人在工作的第一个月能有较为充裕的收入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中达运输公司会发给他们150%的工资;宝洁公司考虑到新员工在适应新工作的同时未必能马上找到合适的住所,会为新员工安排暂时住所,限期为三至六个月,员工可选择入住并且不需要支付房租。
工作条件:“一视同仁”?
公司为员工发放办公设备及用品时,新人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IBM新员工很幸福,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最新最充足的办公用品和设备,而不是老员工挑剩下的“存货”。“新员工是公司的新生力量,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作条件。”IBM的观念显然比“一视同仁”更进了一步。
在KPMG阿威,公司也会为每位新员工重新包装,并给他们提供印有公司标志的公文包。阿威认为员工无论新老,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如果在工作条件这样的问题都做不到一视同仁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
刚进入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的小小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们公司连安排工作条件都得‘论资排辈’,前两天领办公用品时,都是由老员工挑好后再将剩余的给新员工。我是会计,可拿到计算器却是功能最少的,需要的型号都被老员工挑去了,连几星期都不会碰计算器一下的人事部老郝都占了一部,这叫什么事啊!”看来这件事对小小的影响还真够大的。
业务培训:足够重视?
对新人进行业务培训是许多企业例行的工作,但有些单位对此却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对新人进行实实在在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这能缩短他们与企业的磨合期,让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不就是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诺基亚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每位诺基亚的新人都会有一个入职培训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持续3-6个月。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将在与老员工、高级技术人员甚至专家的共同合作中学习,如果有必要,他们还有可能被派出国学习几个月。
而IBM公司对于每个刚进公司的新人,都会要求其设定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这份规划为员工今后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如果企业能对新员工的培训持有这样足够的重视,相信新员工的业务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成长空间:畅通无阻?
“我希望能在新单位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空间!”相信这个愿望一定属于所有的新人,但由于“论资排辈”情况的存在,新员工的梦想常常难以实现。许多企业往往是先让新人下基层,锻炼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似乎已成为了惯例。其实,尽早为新员工创造锻炼的机会也是给予他们成长空间的关键。
在清华同方,新人一进公司,往往就会被推到第一线挑大梁,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方的领导层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压力下,真正的人才会很快干出名堂,成为企业骨干,而没有能力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被淘汰。
而宝洁公司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富于挑战的工作环境,因为宝洁的理念就是:早期责任会让新人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员工设计充满挑战的工作项目也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
例子
最怕陷入关系怪圈
李鹏
23岁
恒溢贸易有限公司的出纳
让我感受到“做新人难”的那个单位是家财务公司,那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其实,这个财务公司的条件还算不错,人员也不是很多。我知道作为一个新人应该吃点亏,多干些杂事,于是我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擦桌子、泡开水,中午还为大家买盒饭,工作时除了干好本职事务以外,还兼当打字员和快递。
老员工们看我勤快,也渐渐和我热络了起来,可在同时,我也看出了这个公司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全体员工组成两派,分别由办公室主任和经理助理“带领”,而且颇有势不两立的味道。
办公室主任和经理助理很快就都开始了拉拢我的行动,可我那时还不懂应付这种事,又怕陷入关系怪圈,所以并没有给他们回应。
为此我立刻就成了一个孤立的人,除了工作,他们两派的人都极少和我说话,就算我继续为大家买盒饭,泡开水,打扫办公室,情形也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我这个新人的“服务”,却又把我排斥在外,这让我每天8小时的工作都处于一种极度的压抑之中。
三个月的“煎熬”让我失去了所有的耐心,我最终选择了跳槽。还好现在的单位没有再让我遭遇这种讨厌的经历,真是万幸!
关怀,工作动力源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阿果石油英才网 http://www.cnpcjob.com